章濤(UDomain 集團主席、無線科技商會永遠榮譽主席)
上篇文章裏,我分享了網絡生態如何令影片變成銷售的重要工具,但當互聯網加上影片,所影響的,卻不只是要做生意、賣產品的商家,而是社會上的每一個人。
疫情持續,各行各業都在苦苦堅持,而當人人都勒緊褲頭時,不同商戶亦未敢貿貿然豪擲金錢去進行推廣,因此,各大廣告公司的生意額大跌,叫苦連天;但我相信,廣告公司的境況,未必會隨著疫情消退而扭轉,因為它們要面對的,其實是另一個「大時代」的衝擊。
傳統的廣告製作公司有著明確的部門分工:跟進客戶要求的、構思文案或橋段的、拍攝影片的,還有負責與不同內容分發渠道接洽的,統統都是大堆頭、大製作,而將這些人力物力和時間一一計算的話,成本必然高昂。所以,在過去的日子,只有能付得起大筆錢、大預算的企業,才可談「廣告」二字,同時令「強者越強」,擁有資源的廣告公司方能在市場上留下,造就了幾家大型跨國廣告公司多年來的長勝局面,亦留下了不少令人津津樂道的廣告佳作。
隨著網絡年代的到來,大眾接收資訊的渠道亦已由電視轉向互聯網,甚至社交平台,但無論是搜尋引擎抑或社交平台,最受歡迎的廣告亦始終離不開短片,故不論要推銷產品、服務或個人品牌塑造,拍片都成為了最直接、自然的模式。只是,當網民已經日漸習慣網上世界的「即食文化」,看重意念而非質素時,亦同時打開了「拍片大時代」的大門——不再講究精雕細琢的製作,反而是意念先行,話題主導。
正正是這種轉變,催生出一種「以一敵百」的可能,由橋段構思、製作、內容散佈,統統由一個人完成,就如以一口標準英式英文口音而廣為人知,並且靠貼緊社會議題去創作影片和推銷產品的蕭叔叔,就是上佳例子;又或是如蕭若元一樣用手機拍攝、展示的道具亦不甚精細,但只要切中社會熱點,亦能吸納到一定的觀看和訂閱數字,可見精美的製作手法已不再是致勝之道。今時今日,單靠自己雙手,由無到有地完成一件事物的門檻,已經比以往大大降低,一旦你有好的想法,配合現成的工具,就可以創作出一些能吸引眼球,甚至營利的短片。
與大規模製作相比,自家製的影片固然有質素和效果上的差距,但對一般的網上受眾而言,觀看短片已如呼吸一樣自然,對質素高低亦不甚執著,所以,前者會有其生存空間,不過後者的走勢必定越來越凌厲。
正因如此,當人人高呼社會要轉型、質問香港價值何在,以及在眼前這個失業率創新高、飯碗朝不保夕的大環境下,我們何不思考一下,如何能善用工具,讓自己成為一個媒體,投身「拍片大時代」?
******************
本文5月5日刊登於《明報》專欄「財科暗戰」;上為加長版
專欄連結︰https://bit.ly/2z66t7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