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財科暗戰

【財科暗戰】網絡資訊,管或不管?

章濤(UDomain 集團主席、無線科技商會永遠榮譽主席)

「互聯網之父」Tim Berners-Lee 發起全球「救網」計劃,以「網絡契約」的九項原則,約束政府、企業和個人用戶的行為,試圖將互聯網生態撥亂反正,成為造福人類的工具。我認為,這份「網絡契約」的核心在於保障資訊自由,而除了上文談及的私隱保障外,其實尚能延伸出兩大思考要點。

首先是確保訊息如何不被過濾。互聯網世界本是沒有邊界,但卻可以用人為的方法來加以控制、過濾訊息。就以中國的情況為例,任何發放予國內用戶的網絡資訊,其網站的伺服器必須放於國內,同時要申請備案、交上網站負責人的個人資料,方便掌握行蹤,追究責任,以收資訊控制之效;當然,網站主人大可以選擇將伺服器放於中國之外,不過就要冒上中國政府隨時不放行網站,被隔絕於中國網民之外的風險,後果自負。此一做法在內地行之有效,民眾亦無太大反對聲音,只是這套方法是否放諸四海皆準,我仍抱有質疑,因為對於不同範疇的自由,始終是越少約束約有利。

其次是假新聞的處理。資訊自由其實有如雙刃劍,一方面讓優質的資訊得以廣傳,另一方面也助長了假新聞的氾濫,如何確保民眾不被假新聞所侵害和誤導,是令各地政府都大為頭痛的議題,現時,不少國家紛紛就禁絕假新聞而立法,但隨即引來了各種各樣的質疑,認為是政權打壓民眾發聲、消滅異己的手段;所以,要確立過濾、規管、投訴、審核的標準,根本不容易,同時,要於爭議不斷的情況下,在資訊、言論自由與真確資訊中劃出界線,亦相當困難。我認為,與其立法禁止假新聞,倒不如提高整體公民質素,令人人都具備足夠的知識和能力去判別資訊,靠常識去區分內容而不是靠法規。近年越來越流行的Fact check(事實查核)風氣,正是當中的關鍵,因為Fact check的過程需要思考、求證,講求批判能力,而非全盤接收內容、人云亦云。正因為現時在互聯網上製造資訊的成本極低,有圖亦未必有真相,閱讀者就更有責任要查核自己關注的資訊,否則就會變成傳播假新聞的幫兇而不自知。

假如要保障私隱,應當立法規管,但管的不是用戶,而是政府、企業等收集數據、掌權一方。然而,若然要確保訊息不被過濾以及處理假新聞,就不應該有過多的法規和限制,讓民眾提高自身水平,依靠常識去面對、消化資訊,無為而治,才是真正長治久安之策。

****************************************************
本文12月17日刊登於《明報》專欄「財科暗戰」;上為加長版
專欄連結︰http://bit.ly/2LWD3g3

BTC Shop Hong Kong

廣告查詢 ADVERTISE

【財科暗戰】章濤

章濤與你一同探索有關金融科技 FinTech的一切。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