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WEB 3.0是什么,就不得不提到WEB 1.0和WEB 2.0。从时间维度来看,1.0是过去—2.0是现在—3.0是未来。我们站在用户的角度,简单来说,WEB 1.0是“看”,WEB 2.0是“看+写”,WEB 3.0是“看+写+拥有”。什么意思呢?WEB1.0的“看”,指的是用户只能阅读网站的内容,这是一个单项输出的过程,典型的代表就是当年的互联网大哥大雅虎以及国内的网易、新浪、搜狐这些门户网站,当时的“四大门户”非常出名。WEB 2.0的“看+写”,指的是用户除了读取还可以写入,比如说论坛,博客等。从广义上来讲,WEB 2.0是让用户和网站有了数据的交互,我们现在这么发达的移动互联网更加强化了这种交互,也可以归结到WEB 2.0里。WEB 3.0的“看+写+拥有”,指的是用户除了数据交互之外,还可以拥有自己所创造的数据,比如说NFT——创作者可以画一幅画放在链上供别人欣赏,但是创作者拥有它的所有权,只有他能够对这幅画进行一些链上的操作。总体而言,在WEB 3.0里,所有数据存储在分布式的服务器上,由用户所拥有,前端的APP只是用来访问这些数据的一个工具而已。现在,如果你拥有一副以太坊链上的NFT,那么你可以在Opensea上查看,也可以在其他任何的NFT市场或工具(以太坊链)上查看。只需要在钱包做一个授权链接就可以了,这就是WEB 3.0的雏形。未来随着分布式存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变成分布式的形态,这就好像一个世界级的大硬盘一样,以太坊就好比是一个世界级的操作系统,它们结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世界级的超级计算机。这个计算机不属于任何一家公司,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而是属于地球上的全人类。
那么我们为什么需要WEB 3.0呢?WEB 2.0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首先互联网发明的初衷,就是开源的,是去中心化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满足用户的体验,以及提高信息交互的效率,从而诞生了各式各样的应用,在这些应用里又诞生了一批巨头。它们在用户进行信息交互的过程当中拥有了大量用户的数据,然后它们把这些数据作为盈利的工具。比如说目前的互联网行业,搜索、社交、电商这三大维度,分别诞生了一些巨头,其中有谷歌、Facebook、亚马逊以及国内的B A 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它们的模式是先用资本的力量,用烧钱的模式获得大量的用户,然后再通过大量用户的数据来盈利。但是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渗透,基本上各行各业都被进行了改造,都被互联网化了,这就使得互联网继续成长的空间越来越小,这些互联网公司的发展空间也就越来越小。另外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当效率的需求达到满足之后,就开始考虑公平的问题。这段时间爆出的各种大数据杀熟更是点燃了这个爆点,于是很多用户希望能够拿回自己数据的所有权,所以说WEB 2.0已经走到头了,WEB 3.0才会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而WEB 3.0作为元宇宙的底层设施可以看出,必须先有区块链,再有WEB 3.0,然后才是元宇宙的层层递进。如此看来,整个未来的发展脉络已经非常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