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_1]
歲末,總有一種別樣的情懷縈繞在心頭,尤其是在 2022 年,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分水嶺。加密市場有很多令人悲傷的時刻,但同時也給很多人機遇。這兩天看了一些年終研報,大部分是隔靴搔癢,筆者似乎已經很久沒有寫備忘錄了,這一次不吐不快。
在 DeepQuant 公眾號的 2019 年終報告中,筆者曾對 2020 市場復甦預判,大致不差。歷史雖然不會重演,但總是押著相同的韻腳。
1. 預測不重要,重要的是對策
首先澆一盆冷水,不要太重視所謂 “大師” 的預測,這和猴子扔飛鏢的機率差不多。也許我說的都是錯的,這是每一位 “波普爾” 科學主義者該有的敬畏。真正的 trader 會預測市場,但更重要的是面對自己的內心,制定嚴格的投資紀律。
筆者所言,都為建議,或者是策略,不是金科玉律,更不是斷定趨勢。當你在牌桌上越久,見過的世面就多了,但不要只是看熱鬧,更不要深陷其中,而是複盤演練每一場 “戰爭”,無論面對何種情形,未來都有相關的 “災備” 方案。
2. 面臨慘淡,保持清醒
太陽底下無新事,最好的故事,殺最多的人。2022 年確實會讓人震驚,Luna 穩定幣不穩定,號稱大玩家的三箭資本折戟,大撒錢的 FTX 轟然倒塌,但在筆者看來,這沒什麼新奇。筆者最早是 2015 年翻譯比特幣書籍,熟稔金融歷史。2014 年發生過門頭溝交易所丟幣事件,85 萬個比特幣被交易所監守自盜。
不只是加密市場,傳統金融市場也一樣,很少 “大而不倒”。知名對沖基金大佬索羅斯曾說:“世界經濟史是一部基於假象和謊言的連續劇,要獲得財富,就要認清假象,投入其中,然後在假像被公眾認識之前退出遊戲。”,每當流動性危機的時候,總是需要有人承擔,大多時是羊群。
所以如果你做不到職業化,大可學習巴菲特的 “苟”,認清能力圈,不要迷信 “大師”、“大佬”、“神童”,獨立思考,不懂不碰,也不要賺最後一個銅板,克制自己的貪婪和恐懼,嚴守這些基本原則就能夠活下來。
3. 警惕流動性危機
我們在給投資者的《2022 年 9 月簡報》、《2022 年 10 月簡報》中不斷提醒,市場流動性危機在加劇,死亡螺旋是恆古不變的結局。如果你了解交易市場的運作原理,就不應該對自己的能力心存僥倖。
目前市場上大部分是算法交易,當流動性衰退的時候,很多套利者、CTA 交易就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推倒。這是客觀現實,不取決於個人主觀意願,也很難被某個英雄人物力挽狂瀾,CZ 都做不到。
如果大盤繼續陰跌,比特幣很大概率會跌破 15000 刀,一旦開始發生雪崩,1 個月內可能會跌至 10000 刀以下。2020 年 3 月 12 日發生過類似情形,當時是幾大頭部交易所短暫停機,類似 “熔斷”,才讓局面不再惡化。
4. 抓住最後的大機遇
上面確實會是最悲傷的故事,但不要恐懼,這是最後的大機遇。雪崩後的復甦速度會更快,行情往往是在絕望時開始爆發的,於無聲處聽驚雷。當然筆者更希望不要雪崩,就是緩慢地市場復甦。
熊末巨鯨祭天,不要擔心沒得玩了,圈外的大玩家一直想要進場,但苦於缺乏好時機。只有核心資產價格下降,他們才會重新入局,機構決策要素繞不開三點:收益、風險、確定性,只有在周期底部才有保障。
加密市場看大餅(比特幣),大餅是其他 Altcoin 的風向標。在這些年無數從業者的努力下,大餅已經不是畫大餅,和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息息相關,有點類似科技股。隨著美聯儲加息漸進尾聲,新牛市馬上就要到來,一生只需富一次,抓住最大的周期。
5. 新牛市更要快速行動
如果錯過 2023,就像錯過 2005-2008 之際的互聯網,基於互聯網的普及,Web3 的加速度會遠大於當年互聯網。筆者目前比較認可三個賽道,都有機會成為市場復甦的主要動力引擎。
● DeFi:去中心化金融,從 CEX 的大遷徙
● SmartFi:是 AI 和 DeFi 的結合,更高效的造富機制
● SocialFi:不是簡單的鏈上社交,而是用戶確權的 Web3 社會
第 6、7、8 是這三駕馬車的策略建議,認知估計大家都有,知行合一也不難,難的是快速行動且嚴守紀律。
6. CeFi 的危機,DeFi 的機遇
FTX 交易所的暴雷,不是幣圈的災難,而是傳統金融的餘毒,我們要具體分析差異,不要模糊認為加密市場是大騙局。FTX 雖然是加密貨幣交易所,但都游離在中心化監管和去中心化金融之外,既沒有中心化監管的背書,也沒有去中心化金融的透明,CeFi 作的惡,不應該讓 Crypto 和 DeFi 買單。
所以剩下的有識之士,都開始重視 DeFi 的價值,在最近兩個月開始遷徙。其實 2020 年開啟的 DeFi Summer,只是一場財富效應的狂歡,之後兩年,很多傳統做市商、資管機構還是比較習慣在中心化交易所,散戶也傾向在 CEX 買理財,畢竟懶惰是人的天性。
直到 FTX 事件敲響警鐘,對於 DeFi 從業者,甚至是一個福音。原先存量市場的交易、理財、資管等需求,會遷移至 DeFi,透明的價值再一次凸顯。造富機制很重要,可以關注交易聚合器、機槍池、收益優化器、風險控制基礎設施等,很有可能會再次誕生 YFI 等萬倍幣。
7. 理解 SmartFi 的巨大潛力
有很多 Web2 的朋友想要入局 Web3,筆者的建議,當下是 Builder 最合適的入場時機。2020 年之前入場太早,很容易在泡沫中迷失,最近兩年入場,雖然已經有一些應用落地,但很多 NFT、GameFi 還不具備可持續性。
2022 年潮退後,才知道誰在裸泳,至少踩坑更少。目前正處於新一輪週期的拐點,加入頭部交易所(目前就幣安和 Coinbase),或是有認知方法論的投研機構,或是有清晰方向的 Web3 項目,都是很好的選擇。
關於 SmartFi,還沒有啥普及,筆者的定義是結合人工智能和 DeFi。強烈建議有 AI 背景的同學加入,不論是把 AI 應用在 Crypto 量化交易,還是把 AIGC 前沿技術應用在 DeFi 挖礦、GameFi 打金,都是在提升效率,筆者也在關注這方面創新項目。
8. SocialFi 的出圈機遇
有一條主線越來越清晰,行業出圈是必然趨勢,每一次牛市都是出圈的結果。2017 年牛市靠 1CO,大幅降低發 token 的門檻,2020 年牛市靠流動性挖礦,大幅降低做市商的門檻,2021 年牛市靠 NFT,大幅縮短粉絲經濟的鏈條,出圈就是必然。
Web3 社交一直都有人嘗試,但到現在還未實現大規模出圈,一方面是社交的範式轉移本來就存在大挑戰。筆者 2017 年在 VC 研究社交賽道發現,社交的既有市場格局很難打破,用戶要遷移至新的社交產品,需要很強大的動機、很人性化的策略。
在過去二十年的 Web2 社交產品史中,有一些爆款一閃而過,但都泯然眾人,啟動獲客不難,難的是長期留存。在一個創新的社交產品中,用戶粘性一旦建立,轉移成本越來越高,網絡效應越來越強,類似騰訊就會有很寬的護城河。
另一方面,由於筆者一直在建設 Web3 社交產品,發現諸多問題。很明確的一點,下一代的 “Facebook” 不是鏈上通訊,也不是代幣社交,不要為了社交而建立關係,用戶不是為了效率來 Web3 社交。
值得關注的是 V 神在 2022 年 5 月提的 SBT(靈魂綁定代幣),筆者更傾向於不可轉移代幣,有可能真正建立 Web3 社會。Web3 創新社交對產品經理存在很大挑戰,需要復合型人才,充分理解各種要素,選擇必然的切入場景,並製定可行的 GTM 策略。
總結
只靠敘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缺乏良性機制的龐氏也很難持續。新的牛市需要新的範式,我們都無比期待 2023 年牛市的復甦,畢竟能熬過 2022 的,無論機構還是散戶,都是加密世界的 “hero”,正是因為有了大家的耕耘,才有了 Web3 世界。
在新的牛市中,Web3 應用會大規模落地。首先產品的 PMF(產品市場匹配)至關重要,重點關注項目的 GTM(Go-to-Market)策略。目前市場之所以深熊,主要是原先流量和流動性都已枯竭,看幣安等頭部玩家的近期動作,就知道出圈流量已經迫在眉睫。
筆者自 2017 年研究區塊鏈賽道,後 All in 加密市場,始終相信加密技術的長期價值。當你也經歷過兩輪牛熊,自然也會明白,春江水暖鴨先知。不要被 Trading 的噪音干擾判斷,在這個賽道上,長期 Building 才是最重要的,相信認知的時間複利。
[ad_2]
Source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