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跌+軋空+軟著陸激勵美股,比特幣躍 25,000 美元
[ad_1]
美國股市近來因為美元指數拉回、軋空及軟著陸預期強力反彈,比特幣也隨之跳漲,15日亞洲盤一舉躍上 25,000 美元整數關卡,為 6 月初以來首見。
CoinDesk報價顯示,截至台北時間15日下午1時56分,比特幣報24,816.41美元,較24小時前下跌0.86%;稍早一度躍升至25,203.93美元,創6月12日以來盤中新高。年初迄今,比特幣仍大跌超過46%,但過去一個月大漲15%。
MarketWatch報導,比特幣投資人的信心明顯是受到美國通膨數據優於預期、美股走勢改善的激勵。值得注意的是,標準普爾500指數、那斯達克指數已連續四週走揚,連漲週數創2021年11月以來新高。
以太坊合併(the Merge,指的是主網將與負責權益證明系統的信標鏈合併)也是提振整體加密貨幣市場的原因之一。Kraken統計顯示,以太幣過去一個月飆漲48%之多,但年初迄今仍大跌約46%。
為何美股近來強彈?Jefferies全球外匯長Brad Bechtel 8月11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美元與標普500一般呈現反向走勢,每當美元飆高、標普500便會下跌,反之亦然。不過,他說,歐元兌美元必須站上1.0380,才能朝100日移動平均線(1.0530)邁進。
美元自7月中旬就開始拉回,當時歐元兌美元曾短暫跌破平價。然而,經濟學者當時認為,若經濟及通膨趨疲,Fed可能會暫緩升息,進而帶動美元反轉。
不過,Bechtel指出,由於歐洲即將進入天然氣等燃料庫存為史上最低的冬季,預測歐元兌美元的疲弱走勢尚未告終。他說,「我不認為美元已經觸頂,一切端看歐洲冬季有多嚴峻而定」。
Bechtel相信,Fed仍會繼續升息、打壓通膨,認定Fed將讓金融環境保持寬鬆的市場人士或許有點樂觀過頭。
投資人期待美國經濟軟著陸,也讓美股獲得提振。路透社13日報導,B. Riley Wealth市場策略長Art Hogan指出,若要經濟軟著陸,近來的數據趨勢(即就業強勁、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月增率減緩等)必須延續下去。他說,強勁的就業數字及日漸降溫的通膨,都是實現軟著陸的關鍵。
軋空也是美股強彈原因之一。德意志銀行7月29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部分市場參與者認為,投資人快速回補空單,是美股大漲主因。
Truist Advisory Services共同投資長Keith Lerner相信,由於美股技術面出現反壓,再加上估值膨脹,標普500就算突破4,200~4,300點、續漲空間可能也不多。另外,Refinitiv資料顯示,9月一般都是美股表現最差的月份,1928年以來,標普500平均會在9月下跌1.04%。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
科技新知,時時更新
//piwik /* var _paq = _paq || []; _paq.push(["trackPageView"]); _paq.push(["enableLinkTracking"]); (function() { var u=(("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https" : "http") + "://ta.technews.tw/"; _paq.push(["setTrackerUrl", u+"piwik.php"]); _paq.push(["setSiteId", "2"]); var d=document, g=d.createElement("script"), s=d.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g.type="text/javascript"; g.defer=true; g.async=true; g.src=u+"piwik.js"; s.parentNode.insertBefore(g,s); })(); */ //facebook 439518036097315 (function(d, s, id) { var js, fjs = d.getElementsByTagName(s)[0]; if (d.getElementById(id)) return; js = d.createElement(s); js.id = id; js.src="https://connect.facebook.net/zh_TW/sdk.js#xfbml=1&version=v3.2&appId=439518036097315&autoLogAppEvents=1"; fjs.parentNode.insertBefore(js, fjs); }(document, 'script', 'facebook-jssdk'));
jQuery(document).ready(function(){
jQuery('iframe').each(function(i){ var $this = jQuery(this); if ( $this.attr('data-src') ) { var data_src = $this.attr('data-src'); data_src += '&v=' + (new Date()).getTime(); $this.attr('data-src', data_src); } });
setIframe();
//lazy-iframe
jQuery(window).scroll(function(){
setIframe();
});
});
[ad_2]
Source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