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臉辨識在越來越多國家被應用,相關技術容易被破解、侵害私隱等問題亦備受討論。歐盟近期在白皮書內容中提到,考慮到個人資料與私隱,未來 3 至 5 年內將考慮在公共場所限制人臉辨識裝置的配備。
國家安全與個人私隱,哪一樣比較重要?美國政府的最新舉動,似乎已經選定了前者。
中國對網絡的監控再升級!不但註冊新手機服務時要作人臉辨識,對民眾在互聯網上發佈的內容亦有限定。
「靠臉吃飯」不再是明星專利?因為最近有內地媒體揭發,用錢可以將不同的人臉照片買到手,價格更低得超乎想像。
Facebook 的私隱風波不絕,繼「劍橋分析」、程式漏洞後,最後再被踢爆,曾經開發人臉辨識 App。
中國政府對人臉辨識技術的推崇已近極致:除了關卡口岸、保安門禁和不同公開場所後,連公廁都有。
台鐵早前試行具人臉辨識功能的監控系統,但惹來侵犯私隱爭議,結果只試行一天就宣佈停用。
上月底,中國國際社會公共安全博覽會於深圳閉幕,期間展示的情緒辨識技術獲廣泛關注。
中國杭州一家動物園要求年卡用戶通過人臉辨識後才可入園,被浙江一名大學老師告上法院,有媒體遂將此稱為「中國人臉辨識第一案」。
打著調查罪案的名義,就可以無視民眾私隱安全?美國人權組織 ACLU 提告 FBI、DEA,大概就是想問這個問題。